2
第二步:塑造外观
古琴造型取自“天圆地方”之意。底板平直,面板圆弧,在这个工序中,斫琴师主要规范古琴的形制和面板曲率。此环节对于斫琴师的技巧和经验要求极高,影响着成琴后的手感和音色。
3
第三步:凿槽腹
《碧落子斫琴法》有云:“面厚肚窄,其声高而虚鸣。”也就是说槽腹大小必须处理得当,合乎比例。槽腹结构即共鸣腔结构,它的大小、比例、造型,会影响到两个共鸣腔的频率、相互音程关系等,对古琴音量、音质产生重要的影响。
4
第四步:合琴
《琴经》:凡合缝,用上等生漆,入黄明胶水调和,挑起如丝,细骨灰拌匀,如饧丝后,涂于缝,用绳缚定,以木楔楔紧。缝上漆出,随手刮去。合琴是待古琴面板底板都休整完毕,把底面合和的一道重要工序,其工艺重要性直接影响古琴以后的使用寿命。古琴的面板和底板分属两块木材,斫琴师会选用生漆胶合,然后用绳子把上过胶的两块板均匀地捆扎。
5
第五步:裹布
在裱布之前,先将古琴表面清洁,修补平整,不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,上一道透明底漆后再阴干。麻布事先要放进稀释漆里浸泡,然后再均匀地裹在琴胚上,放到阴凉处阴干就可以了。
6
第六步:上灰胎
上灰胎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道反复的工序。斫琴师先把裱布修平整后,上第一层粗灰胎,然后阴干、打磨,再依次上中灰、细灰。通常,灰胎是用鹿角打磨成的鹿角霜和大漆混合成粗灰、中灰、细灰。
7
第七步:装琴徽
古人说“徽系于木,所以示其明莹。”十三个琴徽主要用作泛音位置的标识,也提供了准确的音位位置。总之,琴徽的制作依据弦长而定,又以合理为准,造琴定徽看似简单,实则不易。
8
第八步:髹漆
历代斫琴家在古琴髹漆工艺上,均有不同的创造。先刷一层黑色的不透明大漆,阴干后再打磨。用色漆在琴胚上作出花纹,等到彻底阴干之后再刷一层透明大漆,反复阴干,最后将纹样用磨砂纸打磨出来就行了。
9
第九步:擦漆
古琴属于先木作后漆作的漆器特性,所以古琴也属于“漆器”类。擦漆过程中,需要3到5次的反复阴干、打磨工序。擦漆的次数越多,漆面越光亮。
10
第十步:推光
推光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过程。推光是用人手、棉团、真丝团或头发团蘸取生植物油推擦10-20遍。反复摩挲,直至琴面达到光洁细腻的效果。达到古人“漆光如镜”的要求。
11
第十一步:装雁足、琴轸
雁足为安装于琴底腰部中间两侧实木(开有榫孔)下方的两只圆形支脚。古琴的共鸣箱分别在底板的龙池、凤沼两个位置,雁足的位置刚好是这两个共鸣箱的分界点。
12
第十二步:安琴弦
按传统习惯从一弦到四弦,依次先后顺时针方向缠于外雁足。从五弦至七弦,依次先后逆时针缠于内雁足。
13
最后一步:调音
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特点,所以抚琴前都要按照定音调弦法来定音,一般先定五弦,松紧合适,否则定音过高后,七弦容易断掉;过低的的话,弦的张力就不够,影响发音。按照五弦的音,再来调其他弦音,这样一张完整的古琴才算制作成功。而一张古琴制作完成以后,往往要经过琴家不断的弹奏,其音色才会愈来愈好。
【End】
编辑|3Q
吉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