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口,大声说:“让我进去!”崔杼恶狠狠的说:“你想陪先王去吗?”晏婴说:“如果君主是为了国家社稷而死,那么我也会去死;如果君主是为了国家社稷逃亡的话,那么我也会逃亡;但如果君主是会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被杀的话,我又不是他的近身宠臣,为什么要和他一样呢?我作为臣子,只是想去见他最后一面罢了!”崔杼让晏婴进门,晏婴附在齐庄公身上大哭起来,崔杼身边的人劝他说:“你应该杀了晏婴!”崔杼回答:“晏婴是天下闻名的贤者,又没有直接反对我,我为什么要杀他呢?况且齐庄公这个昏君死有余辜,晏婴又没为他张目,更不能杀他!”崔杼看晏婴都不敢公开指责自己,底气更足了,他立齐景公,马上就有了拥立之功,至于弑君之罪,自然没有人去追究了,毕竟如果追究下去,齐景公就属于得位不正,作为齐国国君也不会支持这么去做。

但崔杼没想到的事情,还是发生了,有人告诉他说:“大人,太史在史书上记录了你弑君的事情!”“什么?!”崔杼不太相信还有人不怕死,自己现在说一不二,连齐景公都是自己所立,放眼整个齐国,有谁敢和自己作对呢?太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史官,居然敢不给自己面子,难道他就不怕死吗?崔杼冲到了太史家里,大声问道:“老匹夫,听说你写我弑君!”太史看了崔杼一眼,然后不屑的说:“乱臣贼子,人人得而诛之,只恨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。否则就不只是记录在竹简上的问题了!”崔杼威胁道:“快改,就写齐庄公死于疾病!”

太史拿起笔来,在竹简上快速写下几个字,崔杼夺过去一看,鼻子差点没气歪了,竹简上赫然写着:“崔杼弑庄公!”竟然是一字不易!崔杼一剑刺穿了太史的前心,为了自己的信念,太史甘愿赴死!

崔杼又把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找来,结果这两个人和太史一样,也如实记载,他们也被崔杼杀了。崔杼告诉太史第三个弟弟太史季说“你三个哥哥都被我杀了,你难道也不怕死吗?你还是按照我的要求来写,就把齐庄公写成暴病身亡吧!”太史季严肃的说:“史实就是记录真实的历史,这是作为史官的职责,为了迎合你,为了保住自己的命,就违背事实去作假,我这个史官还不如去死!你做的这件事,迟早会被大家所知,你可以杀了我,但无法抹去你弑君的事实,你费尽心思也掩盖不了罪责,反而会因为杀史官这件事,而成为千古笑柄的!”崔杼理屈词穷,就算是穷凶极恶的他,此刻也变得无话可说,只得放了太史季。

崔杼灰溜溜的走了,这是他步入仕途以来,遭遇的最大挫败。在崔杼的眼里,齐庄公不过是个废柴,为了活命什么都能做,让他做条狗都可以!而齐景公不过是个傀儡,没有自己的恩赐,他这个国君是做不成的,因此,齐景公也只能对自己唯命是;晏婴是天下名士,但对自己的弑君行为,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。但他在史官这里碰到了硬钉子,这些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,就算你们砍掉了他们的头颅,他们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。对于这样的人,崔杼知道是杀而不绝的,继续杀下去,不过是白费力气,增加自己的恶名罢了!因此最后他放弃了挣扎。

当太史季从兄长家走出来的时候,正遇到南史氏带着竹简跑过来,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,为了不让这段历史被篡改,他是专门过来继续实写这事的。当然在南史氏来之前,他也做好了舍生取义的准备,因为崔杼的暴虐是世所共知的,但他并不畏惧死亡,因为他认为他做了对的事。

崔杼,一个将永远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名字,这个人弑君后,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,要求当时齐国的史官把齐庄公写成病逝,结果得到了“崔杼弑庄公”的答案。他一气之下,就杀了史官,让太史的弟弟们改写历史,结果得到的答案,还是“崔杼弑庄公”。在连杀三人后,齐国太史这一家子人都快被他杀绝了,可太史的四弟还是一个脾气,大笔一挥,写下四个大字“崔杼弑庄公”。崔杼有点无可奈何,他没办法相信,史官的骨头竟然这样硬,最后只好放弃了篡改历史的念头。

时至今日,当我们打开《史记》,翻到其中的齐太公世家篇章时,仍然可以看到那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,“崔杼弑庄公”。头可断,血可流,史不可改,这就是史官的气节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