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这种每天游泳的习惯看似健康,但里面的‘雷区’你却踩了不少。今天我就跟你好好聊聊,肾功能为什么会出问题。”
“首先一个问题,你天天游泳的池水质量到底如何?”刘伟问。
杨志国挠了挠头,“泳池看着挺干净的啊,水也不浑。再说,游泳馆每周都换水,这总没问题吧?”
刘伟叹了口气,“泳池的水质问题,肉眼是看不出来的。很多泳池为了保持水看起来清澈,会用大量的氯来消毒。
虽然氯能杀菌,但如果长期接触高浓度的余氯,对身体的伤害很大。
尤其是当你经常用泳池水漱口、呛水,甚至耳朵、鼻腔反复接触到这些水,可能导致细菌或者化学物质侵入体内,伤害肾脏。”
“还有这种说法?那氯是怎么影响肾脏的?”杨志国不解。
“长期接触含氯的水,会刺激呼吸道、皮肤和黏膜,甚至对肾脏代谢功能造成负担。
更危险的是,有些泳池水处理不当,细菌和真菌滋生,比如大肠杆菌、铜绿假单胞菌等,这些病原菌可能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甚至肾脏,引发尿路感染或肾盂肾炎。
如果不及时治疗,感染扩散到肾脏深层,会导致慢性肾损伤。”刘伟解释道。
他接着补充,“尤其是像你这种每天都泡在泳池里的人,感染风险比普通人大得多。你最近肾功能指标异常,很可能和泳池水质有关。”
杨志国听得直冒冷汗,“看来以后得多注意了,我下次得问问泳池怎么消毒的。”
刘伟继续说,“除了水质问题,还有一点你可能没注意到,就是运动强度。”
杨志国一脸茫然,“我每天也就游个一小时,哪算得上强度大?”
“别小看这一小时的运动。”刘伟摆了摆手,“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,能锻炼肌肉、提高心肺功能。
但如果强度过大、时间过长,会让身体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,比如肌酸酐、尿素氮等。
这些物质需要肾脏代谢,当它们超出肾脏的处理能力,就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。”
“更严重的是,有些人在高强度运动后,肌肉会发生溶解,释放出大量肌红蛋白。这种物质如果进入血液,肾脏无法完全过滤掉,就会堵塞肾小管,直接导致急性肾衰竭。”
“肌肉溶解?那听着也太吓人了吧!”杨志国瞪大了眼睛,“我可没那么拼命啊。”
“但你有没有注意到,每次游完后,小腿会不会酸痛到第二天?”刘伟问。
杨志国点点头,“还真是,尤其是最近几次,胳膊和腿都特别酸。”
“这就说明你的运动量已经超过了身体的恢复能力。长期高强度游泳,可能让肾脏代谢负担过重,时间一长,问题自然就出现了。”刘伟提醒道。
“最后,还有一个很常见的问题——你游泳前后是不是很少喝水?”刘伟问。
杨志国拍了拍脑门,“哎呀,还真是!我总觉得泡在水里就不容易出汗,哪里需要喝那么多水?”
“这是个很大的误区。”刘伟笑着摇了摇头,“游泳虽然让人感觉凉爽,但实际上,它对身体的脱水作用并不亚于其他运动。
人在水中运动时,依然会通过汗液和呼吸丢失大量水分。而肾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,水分不足会让肾脏的过滤功能受到影响,废物无法及时排出,久而久之就会累积成问题。”
刘伟进一步解释,“你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尿液偏浓,可能就是因为长时间缺水导致的。肾脏在高浓度尿液中工作,就像一台高负荷运转的机器,零件很容易损耗。”
杨志国有点不好意思,“那以后我得注意多补水了,怎么补才科学?”
“最简单的方法是,在运动前半小时喝200-300毫升水,运动中每隔20分钟补充一小口水,运动结束后再补充200-300毫升。”刘伟叮嘱道,“尤其是游泳这种运动,不觉得口渴并不代表不需要水。”
为了让杨志国更加警觉,刘伟医生分享了一个真实的病例:“前段时间,我们医院接诊了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,他是一名跑步爱好者,天天跑步,每次至少10公里。
他觉得运动量越大越好,却忽视了补水和休息的重要性。最后因为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症,急性肾衰竭被送到医院。”
“他情况怎么样了?”杨志国赶紧问。
“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,但肾功能已经受到永久性损伤,需要长期控制饮食、服药保养。”
刘伟摇头叹息,“其实,他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,关键就在于运动量过大、补水不足,再加上身体长期疲劳,才酿成了大祸。”
杨志国听完这些,忍不住问,“刘医生,那像我这样的人,以后还能游泳吗?科学运动应该注意什么,才能保护肾脏?”
刘伟回答,“当然可以继续游泳,但一定要注意三点:第一,选择水质安全的场所,并减少与池水直接接触;第二,控制运动强度,每次30-40分钟即可,避免身体过度疲劳;
第三,科学补水,保持肾脏的代谢平衡。同时,定期体检,监测肾功能指标,发现异常及时调整。”
对此,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参考文献
[1]杨岚,薛鹏.游泳池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[J].环境与健康杂志,2017,34(08):731-736.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